【神經外科】(治療篇)肩頸疼痛放任不理恐惡化!頸椎退化疾病引發全身症狀該如何治? | 百達醫療產品股份有限公司
主編/陳素華
當頸椎退化導致椎間盤突出、長骨刺,並產生壓迫性問題,讓病患苦不堪言時,開刀並不是第一步,原則上會先以保守療法進行治療,但若持續超過6周的保守療法,仍無法改善症狀,甚至還有肢體麻痺、影響行動的現象,就有必要進入下一階段的手術治療。


▲頸椎退化疾病的治療,手術並非優先選擇,可先嘗試保守療法。

當頸椎退化導致椎間盤突出、長骨刺,並產生壓迫性問題,讓病患苦不堪言時,開刀並不是第一步,原則上會先以保守療法進行治療,但若持續超過6周的保守療法,仍無法改善症狀,甚至還有肢體麻痺、影響行動的現象,就有必要進入下一階段的手術治療。

頸椎退化疾病非手術不可?保守療法為第一步

當脖子出現疼痛、緊繃及痠麻不適等頸椎退化性疾病時,該如何治療呢?一般來說,如果症狀輕微,且無壓迫到神經,會先透過以下保守療法來改善。


▲平常多活動、伸展,可舒緩頸部疼痛、僵硬。

1.日常姿勢矯正及運動伸展

頸椎退化最大一個問題,在於長期姿勢錯誤導致,因此必須從源頭—矯正錯誤姿勢做起。避免常低頭及固定姿勢工作太久(易使頸椎過勞而退化),同時改變睡姿(避免側睡及趴睡,易壓迫頸椎及肩膀關節),並換掉過高枕頭、避免久站久坐(久站及久坐易使頸部不當施力,造成椎間盤磨損),這些都會增加頸椎負擔;平時也應多熱敷、多做伸展運動,以緩解疼痛。

2.藥物治療

頸椎退化病患會有肩頸肌肉緊繃、痠痛等症狀,經常使用的藥物有下列兩種:「非類固醇消炎藥」具有消炎、止痛效果,可改善肩頸、上背等部位於急性期的發炎及疼痛;而「肌肉鬆弛劑」則能舒緩肌肉的緊繃與痛感。

3.物理治療

頸椎不適的物理治療方式,會先透過熱療、超音波、電療、頸椎牽引等等來改善;接著再以頸椎周圍肌力訓練,來增加頸椎的穩定性,減少用力時引發的疼痛。


▲物理治療對於減輕頸椎疼痛有幫助。

手術有風險嗎?頸椎退化性疾病的手術方式

當保守治療持續6周仍無效,疼痛不減反而加劇,且還有肢體無力,甚至脊椎萎縮、變形的疑慮,則有必要考慮以手術方式來治療。目前手術治療方式已相當純熟,其主要可分頸椎前位及後位手術兩種。

頸椎前位手術

  • 適用對象:症狀較輕微的頸椎間盤突出、後縱韌帶鈣化,以及骨刺造成的神經或脊髓壓迫等。
  • 進行方式:從頸部前方經由氣管、食道,直達椎體上方進行治療。其困難度及風險較高。
  • 優點:傷口較小、疼痛感低、住院天數短、恢復較快。
  • 缺點:能處理的頸椎病變節數較少、輕微脊椎問題較適合。可能會有出血、脊椎損傷、食道或氣管損傷,及少部分神經損傷。

▲目前頸椎退化手術已相當純熟,醫師會依照病症採頸椎前位或後位手術。

頸椎後位手術

  • 適用對象:多節頸椎狹窄(頸椎有七節,超過三節者皆屬之)、脊椎壓迫之神經學症狀減壓,以及大塊椎間盤突出、骨刺突出較多、整片後縱韌帶鈣化等。
  • 進行方式:從頸部的後方,經由肌肉、韌帶到達骨頭,不經過脊髓及神經,較能避開脊髓及神經損傷。
  • 優點:可以處理較廣泛性、多節的頸椎病變,風險較前位手術低。
  • 缺點:手術傷口較大、術後較疼痛,復原時間較久。可能造成出血發炎,及少數的脊椎、神經損傷,有些病患可能會有後頸肌肉痠痛問題。


骨頭是充滿血管的器官,手術止血不可輕忽

當被告知需進行脊椎手術時,病人常會感到擔憂,包括手術的安全性及相關併發症。尤其骨頭其實是充滿血管的器官,當手術過程出現傷口時,因為出血量多更必須有效止血控制,一方面可以避免大出血延長手術時間,增加手術風險;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輸血帶來的問題。


▲頸椎手術術後恢復快慢,與是否出現併發症有關。

目前在骨頭止血的選擇上,過去普遍使用骨蠟,但骨蠟塗抹的部位及周圍組織,易出現發炎性反應,增加感染率;而骨蠟也會抑制骨再生,因此不適合使用在需要快速骨再生及骨融合的部位。

現在另一種更先進的骨止血材,其為可吸收的水溶性植入物AOC(水溶性環氧烷共聚物,已用於化妝品、藥品達40年)混合的無菌產品,比骨蠟更具黏性及延展性,對於骨切面可達立即止血效用,且因其為無菌聚合物,不會增加感染機率。另外,此水溶性止血材不像骨蠟止血後須移除,其48小時內可被人體吸收,不會出現發炎或肉芽腫等異物反應,影響癒合及產生神經壓迫等不良併發症。


▲脊椎手術常見的骨頭止血方式比較表。


參考資料: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、北醫附設醫院醫病共享決策輔助評估表、衛福部食藥署「藥物食品安全周報748期」、台中榮總脊椎疾病治療暨研究中心衛教資料

 
回上頁